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留学故事每日更新,欢迎大家点击关注:

原创:我从专业的学业规划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双重角色出发,详细记录了十岁儿子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独自飞往加拿大,进入加拿大友好家庭生活,并插班入读小学一学期的真实体验。

儿子不满十岁,和他的同学(包括跆拳道的小朋友)年龄基本相仿,可能有的小伙伴比他还小。他外向的性格,常带给人的印象是“太淘了”。可能全世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都属于“人嫌狗不爱”的主儿。

每一次他叙述在小朋友中受到的委屈时,有时候可以用“声情并茂,苦大仇深"来形容。这就是我们习惯说的小孩子告状了。电话这头我们听得都想笑出声来,但又担心他心理受刺激,只好强压着情绪听他讲完。实际上也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双方应各打四十大板。

以往,我都是从大人的角度给他讲道理,开导他不要太计较,小朋友在一起磕磕碰碰没关系,同时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想问题……反正就是这种大道理讲了一箩筐,后来发现既没效果,还让他还产生了逆反心理,他说: “你怎么总是和别人是一伙儿的,咱俩才是一家。”听完这句话,我猛然觉得我实际上忘记了他需要什么。

自己一个人在外生活,往往他更多的抱怨是想寻求一种心理的安慰,让妈妈对他此时的心情表示认同,如果隔着半个地球只讲那些大道理,真不如体谅一下孩子的心境,让孩子觉得温暖有效。于是,我换了一个角度、一种思维和他交流。

每周五,跆拳道馆的教练都会让孩子们带自己喜欢的东西到班里玩,利用休息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孩子们订“比萨”或开个小型PARTY。让小朋友在放松快乐的心境中,学习拳技。他说: “有一个小同学拿IPAD到班里,总是自己玩不给大家玩。我平时对他特别好,也不给我玩,我很生气。我在中国也有IPAD的!"听到这里,我把他讲的委屈用很同情的语气重复了一遍, “就是你也有IPAD不稀罕他的。"他在电话那头还是很生气,我说: “这样吧,妈妈过几天就去了,带去你的IPAD,你可以行使你的权利,爱给谁玩就给谁玩。”儿子一听马上就说:“对,妈妈我也有权利。”.这样我们之后的谈话就能非常愉快地进行下去了。

快要结束谈话时,我又把刚才的话题重新拉回来,我说: “大家都有自己的权利,你想要交朋友,就不能太小气,如果你和那个小朋友一样,那么朋友就会和你越离越远。你肯定不愿和他一样对吧。但每个人也有保护自己东西的权利,你最心爱的东西肯定也不愿意别人动。你们都是孩子,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正常的。”

我谈心角度的转换,可能还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,但我的潜意识告诉我,孩子就是孩子,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,每个孩子在成长的各个阶段的表现也不尽相同。做父母的,只有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孩子此时需要什么,对症下药地给他们即时的帮助,就会有你希望的结果。 (只是自己的体验,愿意和大家探讨。)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哲琳

李哲琳

119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英语教师、资深海外学业规划专家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