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留学故事每日更新,欢迎大家点击关注:

原创:我从专业的学业规划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双重角色出发,详细记录了十岁儿子在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独自飞往加拿大,进入加拿大友好家庭生活,并插班入读小学一学期的真实体验。

昨天半夜两点,儿子打来电话要视频,虽然之前我们也有过几次半夜视频的经历,但是这次看着他急促的样子,一上来就和我讲,“妈妈,我想和你说一件事情,你可能不会答应。"我说: “你可以说来听听。”他说: “妈妈,我能不能一直在这里读下去,因为我开始喜欢这里了。"我说: “你再说得仔细一些。”他说: “他喜欢学校和同学们了,想想二月底就要回国,真不舍得离开他们,能不能再读半年?”

听到这段话,我禁不住自私地长长地出了一口气,回忆过去的时光,我可能承受了其他家长无法体会到的压力,因为在这几个月里,他几次痛哭地告诉我: “妈妈,我再也不来加拿大了,长大也不来了,我不能离开你和爸爸,我要永远和你生活在一起。”

当时,我听到他这样地自述,甚至在挂掉电话后,在家里自责心疼地大声痛哭过,为什么他的体验度这么低?是不是我给他的压力太大?

我去找过往的带队老师咨询,好几位带老师宽慰我说: “时间还没有到,你太心急,再等等。这个项目在中国已经执行了将近十年了,还真没有出现过。哪一位孩子不喜欢加拿大,只是每个孩子发自内心喜欢的时间早晚不一样罢了,你再等等。”

我甚至把自己能接受的程度放到了最低,他肯定未来不会再来加拿大了,他不喜欢加拿大,无疑是对我十多年职业经历的否定,但如果真是这样的感受,可能我也必须面对,因为他的体验永远都是真实的。

时间一天天过去,我就这样耐着性子企盼着,甚至比平时更加和颜悦色地做好我是一个听众的角色,倾听着他一段又一段的经历,感受着他的一点一滴变化。

直到今天凌晨他告诉了我,他希望留下来。虽然他的想法不可能实现,他肯定要回来继续中文的学习的,因为中文才是他的根,只有把中文学好了,他才有规划自己未来的发言权。

我理解,二月底回国让他很失望,但他还是很平静地接受了。告诉我: “妈妈,如果未来还来加拿大的话,我一定要去看我的同学与老师。”一个懂得珍惜与感恩的孩子,一定是我最帅的儿子。

我已经无话可说了。在静静的沉思中,我反复回味着这段时间我们全家人品尝到的甜酸苦辣。瞬间,一股坚定与自信在我心中升腾,仿佛又有千言万语要向他、向所有的亲人和同事们表白,我的事业是有希望的,我的儿子是有希望的,我们的所有留学生孩子们是有希望的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李哲琳

李哲琳

119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英语教师、资深海外学业规划专家

文章